“出于获取利润的考虑,中国的银行已经不得不主动向汽车企业推销自己的贷款。”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钱平凡博士向《财经时报》记者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企业会一直受到银行的青睐。
作为研究产业经济的资深专家,他认为,这种变化源于国内货币供大于求的局面,银行为了推销自己的贷款,只能大大放宽对汽车企业的贷款限制。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储蓄率也居高不下,这导致国内货币的供给大大增加;与此相反,由于国家对于房地产等过热行业实施宏观调控,减少了银行的贷款出口,这最终导致了银行利润的减少。
钱平凡称,在失去了房地产这个最大的贷款客户后,为了保障自己的利润,银行正在重新向汽车行业摇动橄榄枝。而与过去汽车企业围着银行打转的现象不同,这次是银行主动上门向汽车企业推销贷款。
去年年底,发改委把汽车业列入了产能过剩行业的黑名单。然而,钱平凡相信,这并不足以让银行改变主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电解铝、水泥和房地产等行业被国务院正式定性为“投资过度”行业,当时汽车行业也曾被列入名单,但最后时刻却被摘了出来,从而逃过一“劫”。
“政府当时的做法,恰恰反映了其对待汽车业的矛盾心理。”钱平凡分析道。国家一方面希望控制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汽车产业的发展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增长。尤其是今年上半年,GDP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使得政府对内需的增长期望很高。因此,更不会轻易对汽车业的发展施加诸多限制。
他认为,国内汽车产业虽然整体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但就很多具体车型来说,同样存在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一些企业有外国资本的介入,一旦外资增资,国内合资方不可能不随之跟进。就此可以分析,国家不会硬性实行“一刀切”,像对待房地产行业那样,强制银行不给予汽车企业贷款。
不过,对于汽车业信贷的放宽,并不意味着银行会在利率方面做出让步。钱平凡的判断是,国家对银行准备金比例以及存款利率的提高,使银行的贷款成本已经大大增加。出于保障利润的考虑,银行只能同样提高给汽车企业的贷款利率,以保障自己的收益。
这无疑会增加汽车企业的成本,对于原本效益不佳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但是,钱平凡认为,这是政府下了一步好棋。
通过这一做法,政府可以同时实现两个目的:一方面通过放松对汽车企业的信贷,促进汽车消费和汽车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拉动内需增长的目标;另一方面,增加汽车企业成本的做法,将很可能使其因此加快优胜劣汰,加速企业间的重组,最终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楼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