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正式实施机动车环保新标准,5-7万辆高污染车被挡在了环保“门槛”之外。 这场“绿色风暴”不但促使上海众多的私家车用户“弃旧迎新”,也触及到了上海庞大的班车市场。一方面为了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水平和环保建设保持同步,一方面为了打造企业文化的流动风景线,成为企业班车“升级换代”的两大原因。而众多轻客厂家也纷纷瞅准了班车市场这块“新鲜蛋糕”。
国际水平的班车,匹配国际化城市形象
据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上海共吸收合同外资项目4901个,合同外资超过138亿美金。伴随着落户上海的外资企业数量激增,上海的城市国际化水平同步提高,上海企业班车市场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与普通用户看重轻客的动力性能和价格因素不同,企业用户更加偏重于班车的安全性能、环保性能以及外型风格。尤其在经历了2月15日的“绿色风暴”之后,轻客的环保性能备受重视,许多企业用户甚至直接将班车选购标准重点锁定在了能否达到欧III上。据市场调查显示,得利卡(三菱)8-11座、金杯的阁瑞斯8-11座、南京依维柯的都灵V15-17座、全顺(福特)15-17座等品牌,都因提前达到欧III而在上海的班车市场上备受亲睐。企业用户纷纷表示:环保门槛逐步提高是上海向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选择真正达到欧III标准的车,不但能够提前达标,节约购车成本,更能以国际水平的班车匹配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
除环保之外,安全性能、舒适度、时尚感也是轻客厂家决胜班车市场的重要砝码。以得利卡(三菱)为例,其为上海班车市场充分体现了“尊贵商务空间,完美安全体验”的设计理念,成为了班车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班车文化,企业文化的重要一环
企业之所以对班车品质要求苛刻,归根结底在于班车的功能性与众不同。细分起来,班车大致包括政府机构/企业职员上下班用车、企业服务班车(如超市免费班车、房地产看房车)等几大类。无论哪种类型,对内而言,班车是企业维系员工关系的重要纽带;对外而言,班车是向社会展示自身形象的一大窗口。
在欧美,流行着“班车=流动办公室”的说法,指的是班车如同办公室的延伸,是员工间重要的沟通渠道。有调查报告显示,员工在班车等各种非正式渠道中,所沟通的最多还是与企业相关的信息。这充分说明了班车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正因于此,企业用户高度重视班车的舒适度和人性化。 而“人性化设计、个性化考虑”,随之成为高端轻客产品竞逐班车市场的必要条件。其中,都灵V凭借内高达1.94米的全金属高顶,实现了让每位坐车的白领再不用躬身驼背即能行走自如地走到班车的最后一排,仅此一点,就成为都灵V打动班车用户的秘密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