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线旅游领域站稳脚跟后,携程昨日对外宣布将大力进军租车市场。据悉,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携程已完成国内11个城市的租车布点,并开始开展该项业务。从国外在线旅游市场来看,租车业务的重要性与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业务齐平,而随着国内游客越来越多的热衷于自由行,带驾租车成为市场空白。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租车服务主要有几种:一种是各大酒店提供的租车服务,价格比较昂贵;一种是安飞士等国外租车巨头在国内的独资或合资公司,因为国内信用体系不成熟等因素,在国内有点水土不服,步履蹒跚的感觉;另外是一些大型租车公司提供的长期租车服务,但对散客意义不大。上海零距离汽车租赁公司在汽车租赁行业中率先推出了网上租车预定服务:商务包车、旅游租车、长期包车(月租车)、短期包车(天租车)、(浦东、虹桥)机场接送、长短途租车、大型会议汽车租赁等有关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活动的租车和汽车租赁基本已全方位服务,并已开设了上海浦东地区和浦西地区的汽车租赁服务网点,在上海市每个区域基本都有停车点。
在美国,在线旅游和电子商务的历史较长,所以即使就是酒店、机票和租车的销售也出现了很多模式。最成功的是像Expedia和Travelocity这样的OTA(在线旅游服务代理商),同时还有像orbitz和travelweb这样的航空公司和酒店集团联合组织起来的在线销售公司。 还有像priceline这样的name your own price模式和hotwire的所谓opaque模式(就是在订酒店的时候并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家,而只知道大概位置和星级)。除此之外还有像lastminute.com这样的“最后一分钟预订”的模式, 像grouple这样的团队订房模式,像kayak和sidestep这样的元搜索模式(meta-search), 像tripadviser这样的旅行评价网站。
这些林林总总模式的代表企业都是相当成功的企业。当然这个产业链上还有老牌的GDS公司,中央预订系统的提供商(e.g. synxis),分销渠道管理软件提供商(hotel booking solutions),在线内容管理软件的提供商(leonardo),商务情报提供商(travelclick)和很多最近涌现出来的旅游2.0公司。相对而言,中国的在线旅游行业才刚刚起步而已。
海外在线旅游最大的消费群体,大多为36~54岁,小于36岁的是第二大人群。他们使用互联网进行预订的主要原因是方便、更容易比较价格。与中国消费者相比,海外客人更多地参与、共享旅游经验和评价,而且越来越多地依赖这些共享的信息。这一点可能是在线旅游消费习惯和利用传统旅游渠道最大的区别。
根据Hocuswright最新的在线旅游报告中可以看到,今年美国在线旅游的份额已经快接近50%了。当然这50%里有差不多一半是酒店和航空公司直销的。以最简单的酒店、机票、租车预订而言,传统旅行社实际上是受到了在线旅行社(OTA, e.g. Expedia & Travelocity)和旅游供应商两方面的挤压。
实际上很多航空公司已经不给旅行社佣金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传统旅行社在这些产品的销售上带来的附加值很小。所以传统旅行社必须在高附加值的产品上找到出路。大的旅行社越来越多地开始从事商务旅行,小旅行社则更多地关注高端的休闲产品。
美国传统的旅行社也试图提高在线业务,但是从酒店、机票和租车的竞争上来讲, OTA已经赢了,而且会持续下去。但在高附加值旅游产品上,OTA会从传统旅行社抢到多少生意还很难说,而OTA同时也受到旅游供应商的挑战,尤其在旅游市场相对景气的时候,OTA为了持续地发展甚至生存,会发力高附加值业务并与传统旅行社在这个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国内的携程网发展线下业务是很自然的,开拓高附加值业务是OTA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在线旅游服务业在中国市场才刚刚开始,如果我们从美国和欧洲的市场能学到什么,那就是在中国的在线旅游产业链上会出现更多的模式和更多的企业,从现在的不到1%的份额,到2010年预测的超过10%的份额。
|